足球竞彩网

您的位置: 首页 >纸质资源>报刊杂志>详细内容

报刊杂志

国学经典书目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5-17 16:00:07 浏览次数: 【字体:

湖南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湖南大学全民阅读中心联合推荐

 

1、《诗经》

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笙诗六篇。《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诗经》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2、《楚辞》

由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西汉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汇编成集,计16篇,定名为《楚辞》,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17篇。《楚辞》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都承袭屈赋的形式,感情奔放,想象奇特。全书运用楚地的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与《诗经》古朴的四言体诗相比,楚辞的句式较活泼,句中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合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3、《论语》

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作,是一部古老的人类思想宝库,是中华民族精神信仰的源头。

4、《老子》

又称《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传为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全面反映了老子的哲学思想。道德经为韵文哲理诗体,全书共81章,分上下两篇。上篇37章为《道经》,讲的是世界观问题,下篇44《德经》,讲的是人生观问题。全书文辞简奥,哲理宏富,涉及宇宙、社会、人生、军事、政治、医学等各个方面,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常被归属为道教学说,是道教基本教义的重要构成之一,被道教视为重要经典。

5、《孙子兵法》

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6000字左右,一共13篇。该书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长期战争的经验,揭示了战争的一些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原始的军事辩证法思想。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6、《李太白集》

唐代诗文别集名。李白撰,因李白字太白而因此得名。李白将自己的诗文集授予族叔李阳冰,由李阳冰编成《草堂集》10卷,请他作序并使之流传于世,现已散佚。入宋后由宋敏求增辑成《李太白集》30卷,由曾巩考次,于诗题下往往加注了写作地点,是李白集的第一个刊本,但已无传本。《李太白集》选诗涉及李白年轻时的“遍千诸侯”到年老时的“请缨”,传达的主要是他要建功立业,“济苍生”“安社稷”的思想。书中诗歌多携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其作品具有明快生动、震撼人心的力量。历来被公认为“冠绝古今”的佳作,视为国学解读的经典丛书。

7、《杜工部集》

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文集,因杜甫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而得名。杜甫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杜甫与李白齐名,并称为“李杜”。他的诗歌风格雄浑高古,自成一家,他被尊称为“诗圣”。他的诗歌是中国古典现实主义诗歌的最高峰。杜甫作为现实主义的大诗人,关心人民的疾苦,关心祖国的命运,对人民无限同情,对朝廷的腐败强烈憎恨。《杜工部集》表达了杜甫爱国的思想情操,他的作品多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至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疾苦。

8、《红楼梦》

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们的人生百态,展现了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的史诗。《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为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后世的品读研究还形成了一门显学——红学。

9、《三国演义》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10《人间词话》

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该作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人间词话》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深远,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王国维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又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这就使它在当时新旧两代的读者中产生了重大反响,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二、拓展书目

1、《大学》

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大学》就是大学问的意思,是儒家的政治哲学,对儒家理想人格的修为之道进行了从内到外的总结,全篇所阐释的是一种修己治人之道,亦即儒家思想一以贯之的内圣外王之道。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被奉为“初学入德之门”必读的教科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中庸》

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传为子思所作。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在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被奉为“初学入德之门”必读的教科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全书讲述“诚、尊德性、道学问”等处世哲学,其中“中庸、诚、明”等概念对现代社会有莫大裨益,影响深远。

3、《尚书》

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目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西汉初存29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尚书》包括了虞、夏、商、周四代皇室文献,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尚书》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4、《周易》

又称《易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筮占之书,约成书于西周时期。包括“经”和“传”两部分。至汉代《周易》被奉为儒家经典,成为经学家们研治的一项专门学问。《周易》始终稳居中国封建时代学术的核心地位,成为人们观察宇宙人生,锻炼思维能力,建构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对于形成中国文化的特色,提升中国文化的内涵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长河里,《周易》是对中华文化影响最深远的一部书,但它也是谜案最多的一部书。

5、《孝经》

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一说是孔子作,又说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肯定“孝”的重要性,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以及其稳定社会的功效,并首次将孝与忠联系起来,将孝的社会作用推而广之,是维护宗法等级关系的重要工具。《孝经》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法律制定、品格教育等方面有着难以磨灭的影响力。

6《尔雅》

我国第一部按义类编排的综合性辞书,是疏通包括五经在内的上古文献中词语古文的重要工具书,被称为辞书之祖,也是典籍《十三经》的一种,是汉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全书收词语4300多个,分为2091个条目。本20篇,现存19篇。从内容的类别来看,可以分为六类:解释字义词义;有关人事和生活用器名称;有关天文的;有关地理的;有关动物;有关植物。《尔雅》被认为是中国训诂的开山之作,在训诂学、音韵学、词源学、方言学、古文字学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其中的今话是汉代的话。

7、《春秋左传》

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代以后才多称《左传》。全书共有18万余字,分为三十五卷,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同时也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8《谷梁传》

是《谷梁春秋》、《春秋谷梁传》的简称,是为《春秋》作注解所著,为儒家经典之一,其成书时间是在西汉,一说为谷梁俶所作。《谷梁传》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用这种方式来注解《春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由于《春秋》言辞隐晦,表述过于简约,给后人学习带来诸多不便。为了更好地表现《春秋》经文的内容大义,很多学者为其著文诠释,以补原书之不足。《谷梁传》是中国汉代经学派的经典之一,与《左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之一。

9、《公羊传》

又名《春秋公羊传》,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其作者为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齐人公羊高。《公羊春秋》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讫年代与《春秋》一致,其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经。其体裁特点是经传合并,传文逐句传述《春秋》经文的大义。《公羊传》是今文经学的重要经籍,历代今文经学家时常用它作为议论政治的工具。同时它还是研究先秦至汉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为《春秋》的三传之一。

10、《礼记》

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全书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礼记》章法谨严,文辞婉转,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唐时尊为“经”,宋以后位居“三礼”之首。其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11、《周礼》

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世传为周公旦所著,实际上成书于两汉之间。《周礼》是一部通过官制来表达治国方案的著作,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包括先秦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礼法诸制等,且多有史料可采;同时其所记载的礼的体系最为系统,堪称为中国文化史之宝库。其中蕴藏的西周意识形态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格局,与《仪礼》、《礼记》合称“三礼”,是古代华夏民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12、《仪礼》

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相传为西周初周公撰。全书共十七篇,内容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以记载士大夫的礼仪为主。《仪礼》作为一部上古的经典,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其保存的相当丰富的上古语汇,为语言、文献学的研究提供了价值很高的资料;书中所记的仪节制度,予后世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冠婚丧祭各种礼节一般都为后世承袭。

13、《战国策》

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书中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全书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同时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14、《史记》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该书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该书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15、《汉书》

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史事,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扩大历史研究的领域,确立书志体,开创目录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16、《后汉书》

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后汉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共195年的史事。该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在成书过程中,范晔根据东汉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则又有所创新,有所变动。其结构严谨,编排有序,勇于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颂正义的行为方面,打破了以往史书中拘于正统思想而除皇族女性外不为女性立传的禁例等。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17、《资治通鉴》

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前后共1362年。内容按朝代分为十六纪,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其文献整理思想,文献整理模式及方法,不仅结出了丰硕成果,丰富了中国古典文献学理论,而且对文献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所谓“史学两司马”。

18、《孟子》

记录孟轲言行的一部著作,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该书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宋仁时又被列为封建社会具有特殊地位的“十三经”

19、《庄子》

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由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庄子》现有内篇七篇;外篇十五;杂篇十一。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艺术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与《归藏》、《黄帝四经》、《老子》等著作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性经典。

20、《墨子》

战国百家中墨家的经典。现存《墨子》一书,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宋朝多散佚。至清代编《四库全书》时,仅存五十三篇。《墨子》一书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涉及哲学、逻辑学、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后期墨家逻辑是中国古代逻辑可以同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古印度因明相媲美的科学体系,在中国逻辑史和世界逻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1、《韩非子》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由后人辑集而成的。《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著作,共二十卷。全书由五十五篇独立的论文集辑而成,里面的典故大都出自韩非,除个别文章外,篇名均表示该文主旨。其学说的核心是以君主专制为基础的法、术、势结合思想,秉持进化论的历史观,主张极端的功利主义,强调以法治国,以利用人,对秦汉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建立产生了重大影响。该书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思想犀利,文字峭刻,逻辑严密,善用寓言,其寓言经整理之后又辑为各种寓言集。

22、《荀子》

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重要的著作。《荀子》一书今存三十二篇,除少数篇章外,大部分是他自己所写。其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该书是先秦哲学积极成果的总结性著作,又对后来的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3、《山海经》

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该书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24、《世说新语》

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情况有着重要作用。

25、《梦溪笔谈》

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全书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涉及“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梦溪笔谈》具有世界性影响,法、德、英、美、意等国家都有学者、汉学家对其进行系统而又深入的研究,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26、《吕氏春秋》

又名《吕览》,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吕氏春秋》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该书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道家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具有一定规模的统一系统的私人学术著作。

27、《论衡》

东汉思想家王充所作。现存文章有85篇(其中的《招致》仅存篇目,实存84篇)。《论衡》细说微论,解释世俗之疑,辨照是非之理,即以“实”为根据,疾虚妄之言。该书评定当时言论的价值的天平。它的目的是“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虚实之分”。因此,它是古代一部不朽的唯物主义的哲学文献。同时,该书是东汉思想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激烈对抗的集中体现,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后来无神论的重要理论营养,被称为“疾虚妄古之实论,讥世俗汉之异书。”

28、《颜氏家训》

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作者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颜之推。《颜氏家训》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共有七卷,二十篇。该书作为传统社会的典范教材,直接开后世“家训”的先河。不仅在家庭伦理、道德修养方面对我们今天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而且对研究古文献学,研究南北朝历史、文化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作者在特殊政治氛围(乱世)中所表现出的明哲思辨,对后人有着宝贵的认识价值,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29、《孔子家语》

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儒家类著作。原书二十七卷,今本为十卷,共四十四篇。《孔子家语》详细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门生的问对诘答和言谈行事,对研究儒家学派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和教育思想,有巨大的理论价值。同时,由于该书保存了不少古书中的有关记载,这对考证上古遗文,校勘先秦典籍,有着巨大的文献价值。其次书中的内容大都具有较强的叙事情,也就是说大多是有关孔子的逸闻趣事,所以,此书又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故此当得上“儒学第一书”的称号。

30、徐霞客游记》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在原稿的基础之上,由王忠纫手校、季梦良续成稿本,成书于崇祯十五年。《徐霞客游记》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年至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做了详细记录。是系统考察中国地貌地质的开山之作,同时也描绘了中国大好河山的风景资源,此外优美的文字也使之成为文学佳作,在地理学和文学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31、《陶渊明集》

作者陶渊明,由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搜集陶渊明遗世作品,编为《陶渊明集》七卷,录一卷。《陶渊明集》包含哲理、赠别、家训,其中最重要的是田园诗和咏怀、咏史诗。其作品内容充实,情感真挚,风格冲淡,韵致悠然,极善用写意的手法点染出浑朴深远的意境。该书对于研究陶渊明的文学艺术以及生平诸事,探究其思想深度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2、《苏轼诗集》

作者苏轼,由中华书局出版。《苏轼诗集》包括了苏轼现存的三百四十多首诗词作品,内容详实,有描写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以及其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里程碑意义的豪放词,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和文学价值。是研究苏轼文学成就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过程中避不开的重要读物。

33、《韩昌黎集》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作品别集,集中前十卷是诗,后三十卷是文。《韩昌黎集》纳入了韩愈撰写的不少碑志、表状,其中《顺宗实录》五卷对宫市之斥责,对盐铁使进奉的批判,对京兆尹李实罪行的揭露等等,表达了对顺宗朝的重大政治改革事件、对二王的不同看法,显现出其并不因私怨而曲笔,为史切直高尚人格态度。该书对于研究韩愈的生平、艺术成就、思想深度有着重大价值,并且由于其较高的文学水平,也是文学经典中绕不开的重要著作。

34、《柳河东集》

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柳宗元的作品别集。全书45卷,外集2卷。全书按文体分类,体例明晰,由柳宗元的好友刘禹锡所编,因作者为河东人而得名。柳宗元乃“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留诗文作品达六百余篇。他在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的同时,以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为基础,作出独特的艺术风格。《柳河东集》收录了柳宗元的全部诗文,其中的哲学作品很少有文学价值,但政论文字表现了他进步的政论思想。他将短篇寓言故事发展成完整的篇章,同时赋予现实社会丰富多彩的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哲理性,其中《小石潭记》《黔之驴》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35、《白香山集》

白居易撰写的一部书籍,共三册。白居易因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人称“香山居士”,其所著诗文均收入《白香山集》内。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种多样,语言通俗易懂,他也被人誉为“诗魔”和“诗王”。白居易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了不少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白居易的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他的诗不仅在我国有巨大影响,在国外也有广泛影响。

36、《东坡词》

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的诗词别集,因苏轼号东坡居士而得名。《东坡词》收纳了诸多苏轼的词作,其中词作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阅读《东坡词》有利于更进一步了解苏轼在人生态度上的理解,不向厄运屈服的斗争精神和乐观坚毅的人生信念等,有着其巨大文学、思想价值所在。

37、《姜白石词》

江湖诗派的先驱者,词人姜白石的著作,又称《姜夔词》。《姜白石词》收集姜夔现存留的80多首词,其中作品多传达出作者身世经历、政治生活的苦闷以及感情世界的不尽如人意,艺术风格由凄凉、清冷、寂寥的生活意象表现出一种莫大的冷峻。被誉为“南宋唯一的开山大师”的姜夔,其词清空骚雅,抒清雅之情,写清雅之意,开创了宋词又一特殊词创的走向,从而使这一词派在南宋词坛上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其艺术价值在中国传统诗歌道路上有着莫大意义所在。

38、《全元曲》

元代现存全部杂剧和散曲作品集录而成700余万字的煌煌巨著,收录元代287位存名曲作家和诸佚名曲作者现存的所有作品,包括完整杂剧162种、残剧46种,著录佚目429种,共637种;包括散曲4609支(套),堪称有元一代杂剧和散曲作品的总汇。文中所书的每一作家名下,除刊印其作品外,均附有作家小传,介绍其籍贯、简要生平、主要创作活动等,每一处杂剧还附有“本事”,罗列剧目的历史文献和版本情况的著录、版本等内容。《全元曲》的问世填补了我国元曲研究和出版的空白,满足了元曲教学和科研的争需,受到古典学界特别是元曲界的一致称赞和好评。

39、《传习录》

哲学著作,作者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上卷经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虽未经本人审阅,但较为具体地解说了他晚年的思想,并记载了王阳明提出的“四句教”。该书是一部较为纯粹的哲学著作,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40、《龚自珍全集》

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所著,由后人收集其优秀作品所成的文集,属中国古典文学丛书。《龚自珍全集》一书主要表达了其深沉的忧患意识、始终把文学作为批判的武器、对于专制政治不满,其思想深度之厚重,影响当时一代又一代的变法者。龚自珍的作品不假雕琢,淋漓尽致展现出了他满腔的热血和抱负,无论在文学艺术还是思想价值上都是极有分量的。

41、《日知录》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大思想家顾炎武的代表作品,对后世影响巨大。《日知录》的内容大体划为八类,即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财赋、典礼、舆地、艺文。该书是一经年累月、积金琢玉撰成的大型学术札记,是顾炎武“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的著作。以明道、救世为宗旨,囊括了作者全部学术、政治思想,遍布经世、警世内涵。该书体现了顾炎武研究学问的态度和方法是对明朝空疏学风的反动,对有清一代学风的转变与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十七世纪中叶中国知识界一部足以反映时代风貌的学术巨著。

42、《坛经》

又称《六祖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是一部以唐朝佛教禅宗祖师惠能讲经为核心、经惠能弟子以及其他僧俗在200多年间集体完成的著作。《六祖坛经》是惠能一生说法的记录,六祖文化的思想文化内涵集中体现了在他讲述的《六祖坛经》之中。它的中心思想强调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觉悟解脱,其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依据,是“中国第一部白话作品”。

43、《牡丹亭》

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标志着明代传奇发展的最高峰,其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使其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与《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感天动地窦娥冤》、《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44、《桃花扇》

清代文学家孔尚任创作的传奇剧本。《桃花扇》所写的是明代末年发生在南京的故事。全剧以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为主线,展现了明末南京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揭露了弘光政权衰亡的原因,歌颂了对国家忠贞不渝的民族英雄和底层百姓,展现了明朝遗民的亡国之痛。《桃花扇》是一部接近历史真实的历史剧,重大事件均属真实,只在一些细节上作了艺术加工。以男女情事来写国家兴亡,是此剧的一大特色。该剧作问世三百余年来长盛不衰,已经被改编成黄梅戏、京剧、话剧多个剧种,频频上演。

45、《长生殿》

清初剧作家洪昇创作的传奇(戏剧),共二卷。全剧共五十出。前半部分写唐明皇、杨贵妃,长生殿盟誓,安史乱起,马嵬之变,杨贵妃命殒黄沙的经过。后半部分大都采自野史传闻,写安史乱后玄宗思念贵妃,派人上天入地,到处寻觅她的灵魂;杨贵妃也深深想念唐明皇,并为自己生前的罪愆忏悔。他们的精诚感动了上天。在织女星等的帮助下,终于在月宫中团圆。该剧写成后,清宫内廷尝演此剧,北京的聚和班、内聚班等班社都以演此剧而闻名,其中片段被各种戏剧剧种改编,梅兰芳的京剧《贵妃醉洒》也是改编自《长生殿》。

46、《儒林外史》

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儒林外史》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它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47、《水浒传》

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

48、《西游记》

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一般认为是明代吴承恩所著。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影响着后世讽刺小说的发展,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驱开创者。

49、《文心雕龙》

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共10卷,50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对作家创作个性的形成做出总结,还系统论述了文学的形式和内容、继承和革新的关系,在探索研究文学创作构思上开创研究文学形象思维的先河。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

 

分享到:
【打印正文】